(資料圖)
(記者 陳兵 實習生 汪成 通訊員 崔麗蘋)昨日,位于海州區新海街道星化社區的“就業服務站”正在加緊施工改造,預計本月底建成投運,為轄區居民提供家門口服務。市人社局勞動就業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總工會、市殘聯聯合印發的《連云港市“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建設方案(2023-2025年)》,2023年首批建成15個標準化“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兜底幫扶不少于1500名困難人員就業,讓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
市人社局等四部門制定的“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建設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建50個標準化“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兜底幫扶不少于5000名低收入人口、殘疾人、特困職工家庭成員、零就業家庭成員、登記失業1年以上的長期失業人員等五類困難人員就業。其中,2023年首批建成15個標準化“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兜底幫扶不少于1500名困難人員就業。
市人社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就業服務站統一標識標牌,標識前結合縣區特色設計對應徽標。統一場所設置,就業服務站具備相對獨立的服務空間,重點劃分自助服務區、就業服務專窗、求職招聘服務區、新業態群體服務驛站等。統一服務清單,明確各項經辦業務的服務對象、服務內容、辦件類型、辦理時限、辦理條件、受理材料、辦理途徑、查詢途徑、投訴渠道等內容。統一服務制度,包括組織架構、區域分布、服務清單、創新亮點等統一上墻展示。統一人員配備,每個服務站至少配備1名就業服務專員,實行持證上崗制度,并鼓勵吸納應屆高校畢業生和失業青年就業,引導社區社會組織、社工服務機構組建就業創業服務志愿團隊,在服務站開展公益性就業公共服務。
家門口的就業服務站,為就業困難人員提供哪些服務項目?市人社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掌握的五類困難人員實名制信息,安排就業服務專員上門入戶逐一開展調查走訪,針對有就業意愿和就業能力的困難人員,建立個性化就業援助檔案,為其量身定做就業崗位信息、就業政策信息、就業培訓信息“三張”服務清單,促進及時就業。同時,將困難人員的就業需求與用工崗位的招聘需求進行“點對點”精準匹配,開展上門服務,推送就業崗位信息。
家門口的就業服務站,滿足廣大勞動者的需求,讓更多的群眾享受到貼心服務。市人社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鼓勵各主體在就業服務站選址上創新模式,采用不同的融合方式,把就業服務嵌入困難群眾的日常生活場景。其中,就業服務站可以與基層平臺共建,依托現有社區(村)人社基層服務平臺,優化提升就業服務功能,突出“家門口”便捷高效就業服務的理念。與社保卡合作金融機構探索共建就業服務網點,鼓勵在銀行柜面開設服務專窗,引入經辦就業參保登記、就業困難人員申報、就業政策享受等高頻服務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