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國英
(資料圖)
反擊,該來的,一定會來。
反擊,或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今天股市再一次發起漂亮的反擊,A股和港股雙雙中幅大漲,而且,這還是最近6個交易日指數整體上沖的繼續。
先講微觀邏輯。
這一波剛剛啟動的股市上沖,主要緣于近期商業銀行進一步下調定期存款利率,市場利率的實質性下調,對股市估值肯定有支撐作用。
現在的一年期、兩年期和三年期的定存利率,基本上都僅有1.85%、2.40%和2.90%,面對如此超低的定存利率,股市不就顯得比較香了嗎,尤其是業績預期穩定股息率還不錯的“中特估”標的。
再講宏觀邏輯。
今年的股市,只要不發生戰爭,就必然存在整體估值上移(或者說中小幅度的小牛市),這是有一定宏觀必然性的。
要知道,中美搏殺是全方位的,不僅包括外交、科技、經濟和軍事,更包括資本市場的穩定性。
。如果資本市場不穩定,大國勢能向上如何體現,尤其是在A股和港股整體估值處于歷史低位的背景下。
。如果資本市場不穩定,伴隨中國經濟基本盤的擴大(中東、南美、俄羅斯等),如何吸引全球新興經濟體更多地采用人民幣結算、繼而增加人民幣儲備。
。如果資本市場不穩定,在全球經濟不景氣并繼而局部影響中國經濟不景氣之下,如何有效增加國內居民財富的獲得感,注意,這個超級重要。
因為,國內居民財富如果沒有獲得感,又如何激發老百姓的消費欲,老百姓的消費欲如何不提振,國內經濟又如何成功穿越當下已經明確到來的全球下行的經濟周期。
在過去二三十年,老百姓的消費欲,主要是由兩個因素構成的,一是經濟高速增長居民可支配收入上升,二是大中城市的房價上漲讓老百姓的財富獲得感上升,財富獲得感上升,自然愿意也敢于去提高消費。
但是,最近兩三年,先是疫情,再是全球動蕩,直接將全球經濟拖向不景氣之中,而全球經濟的不景氣,又必然會對中國經濟構成負面影響(盡管橫向對比美國要好一些),繼而又必然對國內居民預期收入構成負面影響。
在國內居民預期收入存在負面影響之下,如何刺激和提振老百姓的消費欲,顯然,關鍵只能靠由財產性收入創造的財富獲得感了。
說到財產性收入,原來我們的財產性收入重點靠房產,現在依靠房產創造財富顯然是靠不住了,那么,毫無疑問,現在重點只能靠股市了。
這其實就是中期不能看空股市的原因所在。
這其實也是去年底監管層明確提出“中特估”的原因所在。
這其實更是存款利率連續下調的原因所在。
中期不能看空股市,甚至中長期都不能看空股市,除非發生與我們相關的戰爭。
堅決不能看空股市,這是因為,保持中國資本市場的穩定性,牽涉到我們局部的國運。
要知道,今年我們的經濟基本盤明確擴大了,擴大到中東、南美和俄羅斯(注意,這是堅實的基本盤),而且,中國與這些地區和國家的貿易普遍采取人民幣結算了,在這種時勢相對利我之下,我們再不給這些地區和國家一個人民幣的而且是預期收益大于風險的財富蓄水池,豈不是對不起這一波全球時勢相對利對我們的時代紅利。
要知道,當下全球經濟不景氣、且超大概率會持續兩三年之久,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提振我們的內需,沒有別的核心抓手,有且只有保持中國資本市場的穩定性,通過股市的穩定且整體估值向上,讓更多的股市有一定的財富獲得感,如此才有可能真正刺激消費,并繼而從根本上激活整個經濟。
所以,這就是去年底監管層為什么明確提出“中特估”了,通過“中特估”,帶動和影響整個資本市場創造更好的業績回報(分紅率)。
在全球動蕩之下,在中美極限博弈之下,中國資本市場必須穩,也一定要穩,除非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現在顯然這個萬不得已的時候還沒有到。
這就是不能看空中國股市的宏觀邏輯。
這也是我從4月中旬開始明確唱多股市的核心邏輯所在,只不過,基于南海和臺海的風云變幻,我給出了一個“中期”的備注。
中期不必悲觀,
確認相信國勢,
積極擁抱國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