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藍研究員|李慧君 編輯|LEE
五一節前中國平安出現多年未見的“漲停”。
(資料圖)
節前的漲停顯然由于平安公布的極為亮眼的一季報,在2022年的年報中,有大量的數字暗示平安保險的業績已經進入近年谷底。因此市場會傾向于相信,一季報數字證明中國平安正在從谷底走出。但實際上,《藍籌企業評論》認為與公司剛剛宣布的增長數字相比,仍然需要對更多數字的解讀來支持經營改善這一判斷的基礎。
以下是我們尋求對一些重要數字的討論,以便更全面準確地理解中國平安的運營狀態。
一、利潤端
根據公開數據,2022全年,中國平安的營業總收入為11105.68億元,同比下降5.92%;歸母凈利潤為837.74億元,同比下降17.56%;但歸母營運利潤達1483.65億元,同比增長0.27%。
2023年一季度,中國平安營業總收入2537.78億元,同比增長30.77%;歸母營運利潤413.85億元,同比下降3.42%;歸母凈利潤383.52億元,同比增長48.89%。
拉長時間段觀察近五年變動情況,可以發現2019年開始、中國平安的營運利潤和凈利潤二者增長已經產生較大相差。
中國平安在年報中表示,營運利潤是以凈利潤為基礎,剔除短期波投資波動、折現率變動影響和管理層認為不屬于日常營運收支的一次性重大項目及其他非營運項目的波動性影響,有助于理解及比較經營業績的表現及趨勢。
也就是說,相較于凈利潤,營運利潤對于中國平安主營業務的經營情況反映更為直觀和準確。
2018-2022年期間,受到疫情反復、經濟下行、資本市場波動等大環境因素影響,在營運利潤外剔除的影響項目收入多為負值,因此在表現上,中國平安凈利潤的波動和降幅也要大于反映主營業務的營運利潤。
2023年以來,隨著經濟復蘇動能持續向好,非營運項目的虧損面收窄,疊加投資收益增加、收入端改善,凈利潤指標方面的利好因素也更大,一季度同比大幅增長48.89%。
但從營運利潤來看,歸母營運利潤增長率始終保持下滑態勢,從18.86%降至0.27%;2023年一季度,歸母營運利潤開始由增轉減,出現3.42%的負增長。這也表明公司主營業務經營業績方面的改善實際效果并不明顯,反而效益在持續下滑。
二、業務端
具體拆解中國平安的業務結構分析,按貢獻大致可分為壽險及健康險、財產保險、銀行、資產管理、科技業務等幾個板塊。
在最主要的壽險及健康險板塊,中國平安改革有所成效。
2020年開始,受疫情因素影響,居民消費意愿減弱、展業活動受限,中國平安的新業務價值持續下滑,截至2022年底,已由759.45億元下降至288.20億元,降幅62.05%;新業務價值率由47.3%下降至24.1%,下降了23.2個百分點。
2023年以來,隨著外部環境的回暖,改革成效開始顯現:一季度,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8.8%至137.02億元。若去年同期采用年底假設及方法重述,則同比上升21.1%。
且新業務價值率尚未好轉,一季度同期繼續下降3.7個百分點至20.9%。而由于新業務價值=年化新保費*新業務價值率,行業內還有“保費是面子,新業務價值是里子”的說法。
目前業績雖然有所改善,新保費已經轉正,但只有新業務價值增長率回正,壽險及健康險的表現才算質、量雙全。
此外,在代理人渠道方面,平安壽險代理人數量持續減少,已由2018年高點的141.7萬下降到2022年的44.5萬;今年一季度進一步減少至40.4萬人。
不過如今平安壽險已由傳統的人海戰術進行優化,提升隊伍產能。2022年,代理人渠道人均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22.1%;今年一季度,代理人渠道新業務價值同比轉正。
財產保險方面,2023年第一季度,平安產險實現保險服務收入763.12億元,同比增長7.1%;綜合成本率從2022年末100.3%降至98.7%,這使得營運利潤也得到改善,增長至45.44億元,同比轉正45.9%。
不過成本方面,今年一季度綜合成本率較去年同期仍有2個百分點的漲幅,若能繼續保持回降,利潤端也有望得到更大改善。
銀行業務方面為平安銀行的經營成果,整體業績增長穩健,也是去年大環境下增長最多的一個板塊,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2%,凈利潤同比增長25.3%。
但今年一季度表現也有所下滑,收入450.98億元,同比下降2.4%;凈利潤146.02億元,同比增長13.6%。
資產管理業務方面,主要通過平安證券、平安信托、平安融資租賃和平安資產管理等公司經營,該業務受資本市場波動影響較大,2022年凈利潤同比下降72.7%。
2023年以來市場環境回暖,但中國平安資管業務的表現沒能跟上,一季度凈利潤16.06億元,同比下降約44.9%。
科技業務方面,反映的是汽車之家、陸金所控股、金融壹賬通、平安健康等經營科技業務相關的子公司、聯營及合營公司的經營成果。
該業務主要布局人工智能、金融科技、數字醫療領域,推進生態圈建設,歸母凈利潤2022年時實現了由虧為盈,達到36.14億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在剔除以陸金所控股的價值重估損益后,科技業務的歸母營運利潤達到54.58億元,但同比2021年79.48億元的降幅仍高達31.3%。今年一季度,歸母營運利潤為6.93億元,同比降幅擴大至約74.8%。
此外,在去年一季報中,中國平安還具體披露了科技業務的總收入為247.17億元,同比增長3.7%,但今年財報并未提及具體收入狀況。
同時,盡管營運利潤剔除了非營運項目,但其影響不可忽視。陸金所控股的市場表現低迷,2021、2022年都對于科技板塊的利潤造成了不小的負面影響。
三、投資端
除主營業務外,為保證以合理成本獲得充足資金、提升償付能力,保險業公司也會利用持有的資產進行投資管理創造收益。
而中國平安的投資標的中,房地產風險是值得關注的一個問題。
以華夏幸福為例,2021年,中國平安對華夏幸福相關投資資產進行減值計提、估值調整及權益法損益調整金額合計為432億元,其中股權類159億元,債權類273億元;對稅后歸母凈利潤影響金額為243億元,對稅后歸母營運利潤影響金額為73億元。
不過目前來看,中國平安對于房地產投資的風險控制較為穩定。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國平安的不動產投資余額2,045.41億元,在總投資資產中占比4.6%,同比上年末有輕微收窄,其中物權1188.83億元、股權450.02億元、債權406.56億元。
其中物權投資主要是有持續穩定回報的商辦收租型物業,股權投資和債權投資以獲取分紅收入、利息收入并賺取買賣差價為目的。
此外,在資本市場上中國平安還對地產股進行了大面積減持:2022年,中國平安對旭輝控股由持股7.91%減持至清倉;對中國金茂,由持股14.02%降至13.36%;對碧桂園的持股,由7.76%降至5.37%。
總體來看,面對當前利率下行、風險上行的情況,中國平安以審慎為重,投資資產主要將重心放在債券投資上。2022年,債券投資金額為22160.95億元,在總投資資產中占比達50.7%。
其中,又以國債、地方政府債等免稅債券以及政策性金融債等長久期債券為主;同期,債權投資中政府債金額已達21849.21億元。
在投資端,中國平安不僅受到資本市場動蕩影響、還要承受房地產壓力、增配穩健型資產無可厚非,但這也使得其投資收益率增長困難。
2022年,中國平安總投資收益率下降1.5個百分點至2.5%,凈投資收益率上升0.1個百分點至4.7%,二者都處在近年尾部水平。
今年一季度時,年化總投資收益率回升至3.3%,尚未回5年前水平;年化凈投資收益率又下降至1.6個百分點至3.1%,為近年來最低。
睿藍財訊出品
文章僅供參考 市場有風險 投資需謹慎
來源:藍籌企業評論(ID:bluechip808)